今天分享的是:2025人形机器人: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盈富配资
报告共计:99页
激光雷达双轨革命:从汽车智驾普及到机器人感知,中国企业领跑全球
随着智能驾驶从高端车型向平民市场渗透,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,激光雷达这个曾被视为“高端配置”的部件,正迎来“双轨增长”的黄金时代。交银国际最新行业报告显示,受益于“智驾平权”趋势和成本大幅下降,激光雷达行业已进入放量兑现期,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搭载量预计达320万台,同比翻倍;中长期来看,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更将打开千亿级增量市场,而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落地能力和规模优势,已占据全球95%的市场份额,主导行业格局。
智驾平权+成本下降,激光雷达走进“千元时代”
过去几年,激光雷达因价格高昂,多局限于4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。但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,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——2020年至2024年,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平均售价从1.8万元降至2800元,降幅超84%;禾赛科技则从8.2万元降至3900元,降幅达95%。如今,激光雷达已迈入“千元时代”,2024年禾赛、速腾均推出售价低于200美元(约1447元人民币)的产品,直接推动其向15万元以下车型渗透。
展开剩余84%车企的“智驾平权”动作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。2025年初以来,比亚迪推出“天神之眼”高阶智驾系统,覆盖7万至20万元车型,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元以下市场;长安汽车发布“北斗天枢2.0”计划,2025年8月起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;吉利“千里浩瀚”方案、零跑15万元内车型B10等,均将激光雷达作为核心配置。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搭载交付104.4万台,同比增长83.14%,行业已从“概念期”进入“业绩兑现期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L3级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将进一步拉动需求。2025年4月,《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》正式实施,为L3级车型合法上路提供依据,预计未来更多地方政府将跟进。不同于L2级辅助驾驶,L3级要求整车具备“超高安全冗余”,激光雷达单车搭载量从1台提升至3台以上——例如2025款问界M9就将激光雷达数量从1台升级至4台,覆盖前向、侧向和后向,硬件配置全面支持L3功能。
技术迭代:芯片化降本,全固态成未来方向
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激光雷达企业正通过“芯片化”和“集成化”实现降本增效。头部企业将传统分立的发射控制、信号处理等组件,通过专用芯片(如SPAD-SOC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系统级芯片)集成,减少器件数量、降低组装成本的同时,还能提升可靠性。目前,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均已完成SPAD-SOC布局,速腾聚创的MX产品通过全栈芯片化重构,印制电路板数量减少69%、主板面积降低50%,功耗降至10W以下,成为15万元车型的主流选择。
从长期趋势看,“全固态激光雷达”是行业公认的终极方向。与传统机械式、半固态方案相比,全固态激光雷达取消了所有可动部件,具备更高稳定性、更小体积和更低成本,尤其适合大规模装车。尽管目前受限于技术,全固态产品主要用于“补盲”场景(如探测车辆侧后方盲区),但头部企业已加速布局——禾赛推出FTX纯固态雷达,速腾聚创发布E平台全固态产品盈富配资,华为、图达通也在推进相关技术,预计未来3-5年将实现中远距主雷达的全固态化。
中国企业主导全球格局,马太效应显著
在激光雷达行业,中国企业已构建起难以撼动的领先优势。报告显示,禾赛科技、速腾聚创、图达通、华为四家企业形成“四强格局”,几乎占据全部中国市场和近95%的全球市场份额。这一优势源于中国企业“务实的技术路径”——不同于海外企业追求高性能、高复杂度方案导致落地慢、成本高,中国企业聚焦“芯片化、低成本、可量产”,快速响应车企需求。
例如,禾赛科技2024年交付量达50.19万台,客户覆盖奔驰、小米、比亚迪等22家顶级车企的120款车型;速腾聚创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定点车型数量全球第一,与比亚迪、小鹏等头部车企深度合作。更关键的是,激光雷达技术壁垒高(融合光学、半导体、精密制造等多学科),且占整车价值量不足2%,车企自研意愿弱,更倾向于与成熟供应商合作,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主导的高集中度格局将长期维持。
新增长极:机器人打开千亿市场
除了汽车智驾,机器人领域正成为激光雷达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目前,激光雷达已成功切入消费级机器人场景——禾赛JT系列、速腾E1R激光雷达已应用于割草机器人,2025年禾赛与追觅生态链企业达成合作,一年内将供应30万台激光雷达;速腾则获得库犸科技120万台订单,用于割草机生产。根据雨果跨境数据,2020-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从4.3%提升至7.5%,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。
更具想象空间的是人形机器人。随着特斯拉、优必选、宇树科技等企业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,激光雷达正成为标配部件——相比传统视觉传感器,激光雷达能提供更远距离、更抗干扰的环境感知,满足户外搜救、工业巡检等复杂场景需求。报告乐观预测,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超1000万台,若每台标配1台激光雷达,仅这一场景就将带来千万台级的激光雷达需求,市场规模远超当前车载市场。
从汽车智驾的“普及化”到机器人感知的“常态化”,激光雷达正经历一场跨越场景的“双轨革命”。在这一进程中,中国企业已凭借技术落地能力和规模优势抢占先机,而随着L3智驾法规普及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,激光雷达行业的增长故事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99页
中小未来圈盈富配资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